第二百九十八章 迁都的机会-《南宋之我主沉浮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一刻,刘秉忠也突然醒悟了,他感觉到张文谦之前所说的很多话语,好像是不成立的,记得当初负责皇宫搬迁事宜的时候,张文谦要求他抓住机会,好好的表现,并说蒙古王国的展,是离不开汉人的,最终还是要依靠汉人来管理天下。

    张文谦希望刘秉忠好好表现之后,为朝中汉人争取到好的处境。

    看着不拿正眼看他的末哥王爷,以及志得意满的阿合马,刘秉忠竭力压制自身的脾气,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在人屋檐下的凄凉。

    其实他刘秉忠也是汉人儒士之中的佼佼者,一身的能力和本事,兢兢业业的为蒙古朝廷做事情,最终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。

    十月十五日,蒙古大汗忽必烈正式出,前往中都。

    刘秉忠连陪同忽必烈前往中都的资格都没有。

    末哥王爷坐镇中都,迎候大汗忽必烈,合丹等诸多蒙古王爷以及左丞相阿合马等人,则是陪着忽必烈前往中都,至于说刘秉忠,则被留下来善后。

    所谓的善后,也是在阿合马的授权之下,什么事情可以做,什么事情不能够做,都是有规定的,不能够逾越半步。

    刘秉忠彻底的心冷了。

    也就在这个时候,刘秉忠现了异常。

    张柔的家人,在迁都的过程之中,有好几个人先后离开了开平城,却没有返回。

    张柔的家人是不可能到中都去的,那里没有他们的府邸。

    经过几天的观察,刘秉忠觉察到了什么,可是他没有开口,没有禀报。

    朝廷上上下下都在关注迁都的事宜,要知道迁都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影响的,谁能够早些跟随大汗忽必烈到中都去,且得到赏赐的府邸,谁的身份就不一般,至于说其他的小事情,几乎就没有谁注意,等到真正注意的时候,早就既成事实。

    刘秉忠并没有按照阿合马的要求积极的善后,而是在自己的府邸里面四门不出。

    其实刘秉忠也开始了思索,也算是选择,将来究竟准备怎么办,还是誓死效忠蒙古朝廷,效忠大汗忽必烈吗。

    信心的动摇是很短时间的事情,在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,刘秉忠其实已经产生了动摇,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后果,那就是张柔若是也投降了大宋朝廷,那将产生什么样的波动,他这个举荐过张柔的汉臣,岂不是和王文统一样,会被彻底的清算。

    举报张柔的事情,刘秉忠更是不会做,当初就是因为他与张文谦等人落井下石,导致王文统被斩杀,导致朝中的汉臣地位急剧下滑。(未完待续。)


    第(3/3)页